
泓利財富
匹克再一次被推到輿論場中央。近日藍鯊消費拿到的一份通知截圖顯示,匹克實行“全員降薪”:總部員工按檔位下調10%到30%,直營銷售體系甚至腰斬50%,績效獎金也被取消。幅度之大,在運動服飾行業實屬罕見。
匹克成立于1989年,總部位于福建晉江,專注運動鞋、服裝及配件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。匹克通過擴張零售網點和強化分銷網絡快速鋪開市場,2009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。上市后,匹克業績逐年下降,2011年-2013年營收分別為46.47億、29.03億、26.13億,凈利潤7.78億、3.11億、2.44億。2014年和2015年的年營收、利潤有所回升——28.41億和31.08億,凈利潤為3.21億和3.92億。
可惜,2016年,匹克私有化退市了。2021年9月26日,匹克宣布獲得15億元的投資,由華潤國調廈門消費基金戰略領投,其他聯合戰略投資伙伴包括建信信托及其子公司建信(北京)投資等多家國有基金公司和多家市場化投資公司。隨著這輪融資的落定,隨之傳出匹克體育將于2022年提交A股上市申請的消息。實際上,這并不是近年匹克第一次傳出沖刺IPO,2020年的時候,匹克董事長許景南曾公開表示,匹克進行重組,積極準備重回A股,打算用三年的時間成功在A股上市。
到了2025年泓利財富,匹克沒有迎來再次IPO的鐘聲,卻傳出全員降薪。
事實上泓利財富,匹克面臨經營壓力并不是個例。李寧2025年上半年營收148億元,同比增長3.3%,但凈利潤下滑近11%;安踏上半年營收385億元,同比增長14%,凈利潤卻同比下降8.9%,庫存周轉天數拉長到136天;361°雖然營收同比增長11%,但增速創下五年新低。


安踏近五年半年報
在這樣的背景下,降本增效成了企業們的共識。降薪、關店、裁員、壓縮費用,都不再是諱莫如深的動作。李寧在財報里反復強調“提升門店質量”,安踏在強調“運營效率”,但匹克沒有拐彎抹角,直接用“全員降薪”來降本。
匹克“全員降薪”,短期內這確實能緩解現金壓力;長期來看,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把產品和渠道做精。運動服飾行業已經進入效率時代,不再是誰開店多、廣告打得響,而是誰能在庫存周轉、渠道效率、產品差異化上跑出新曲線。這也是降薪背后最值得警惕的部分:企業用最原始的方式降本,卻未必能帶來新的增長點。對于員工而言,收入縮水會直接打擊積極性;對于市場而言,這樣的消息會讓渠道和消費者質疑品牌的未來。如果不能及時拿出新的產品力和營銷亮點,降薪可能只是惡性循環的開始。
事實上,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,2025年8月,基本生活類和部分升級類商品銷售增勢良好,限額以上單位日用品類、糧油食品類、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7.7%、5.8%、16.9%。顯然,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速依然很高(16.9%),說明市場需求在,不過需要體育用品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做出產品、渠道等的調整來適應。
順發配資炒股平臺官網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